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海洋强国建设、海洋科技创新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在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上,众多知名高校与科研院所将齐聚一堂,展示它们在海洋科技领域的重点科研成果。此次展会不仅汇聚了如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国家级研究机构,还吸引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集美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传统海洋科学强校,以及近年来在海洋领域崭露头角的南方科技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理工大学等新兴力量。 攻克技术难关,引领海洋科技未来 01|哈尔滨工程大学 面对复杂的海洋环境和高难度的技术挑战,各高校展现了卓越的创新能力。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著名高校,本届展示面积达144㎡,将带着近百项科研成果在博览会上大放异彩。水下航行器是哈尔滨工程大学展出的一个系列。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海洋无人航行器科学研究的单位之一,哈尔滨工程大学数十年深耕水下机器人的科学研究,成为加速我国海洋无人装备体系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力量。其自主研制的“悟空号”全海深水下无人潜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完成4次超万米深潜,采集到来自10896米深海的海水,创无人深潜世界纪录。 02|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海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团队发明研制了“海院1号”和“海大1号”自升式波浪发电平台2座,国内外首创了1座陆上大型自升式海工模拟平台,攻克了恶劣海况下波浪发电安全稳定性难题,突破了难以开展平台升降动态模拟的技术瓶颈;研发了平台升降安全保护与拔桩可控喷冲技术,形成了互联网+船舶与海工装备监控应急响应与评价机制,创建了国内一流的海工装备材料检测与辅助设备验证公共服务平台。 03|同济大学 针对超深水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水深大于1500m)与深海科学研究需求,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资助下,由同济大学牵头联合国内多家单位完成了“超深水海底飞行节点地震仪研发与油气勘探应用研究”。项目开发了一款带有海底导航定位与自主航行功能的海底四分量飞行节点地震仪及其任务规划、布放与回收控制软件以及海底四分量地震数据处理与解释技术,OBFN最大工作水深3000m、海底工作时长30天。2022年8月在南海北部荔湾凹陷超深水区开展了海试验证,采集到了高质量海底四分量地震数据,填补了国内空白,为我国深海海底探测装备与技术国产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4|高校产学研用 此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地形通用小型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系统”、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28.6m风电运维船模型”、福建理工大学“仿形机器鱼”、烟台大学光电智能遥测感知团队“船舶尾气成像遥感监测系统”等前沿研究成果也将亮相第二届海装展。高校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展会平台与业界人士深入交流,探讨未来在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的合作机会,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推动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加快在行业中的落地开花。
汇聚顶尖力量,共绘海洋科技蓝图
中国科学院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殿堂,本届海装展上中国科学院系统近10家机构将携科技成果亮相,涉及海洋有机微生物、节能环保与新材料、水上安全、先进制造等领域。这些成果不仅代表了中国科学院在海洋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更预示着产业未来发展的新趋势。
01|东海实验室
东海实验室围绕海洋环境感知主攻方向,研发了国际先进的极轻小型水下低频探测声基阵、船载保压岩心智能处理与测试分析技术装备等一批标志性成果,成为海洋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
02|院所成果展示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将展示“海底沉积层综合物性原位测试系统(CGS系统)和“深海热液系统孔域原位多参数探测-观测装置”,这些成果为深海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舟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将展示海上菜园智能蔬菜培育技术、水手食舱技术产品等,以更加灵活高效的组合方案去解决远洋渔民膳食营养难题;国家水运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将带来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计量标准装置;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将展示大型风力发电及风电场高品质能量控制技术、特种永磁电力驱动技术及系统、风光水热(储)多源发电技术与装备等。
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聚焦产、学、研、用全产业链联动协同,汇积强大创新发展动能,积极促进创新链深度融合。届时还将举办多场优秀成果转化对接、优质项目推介活动,加强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院所科研成果链接,促进海洋装备专业成果与产业需求有效对接,深化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实现企业间信息资源共享、合作发展共赢,助力推动海洋装备产业链向高端、深水、绿色、智能等方向转型。
第二届中国海洋装备博览会
11月15-18日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与您不见不散!
微信扫码预登记,免排队快速入场